发布时间:2025-10-17 11:25:21    次浏览
□通讯员王居首徐军许剑龙陈贡全练红宁金陵晚报记者毛蕾南京双拥图片巡展“爱我人民爱我军”继7月10日在东部战区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上首次亮相后,目前已在东部战区空军某部、南京汽车东站、某防化团等多地展出,吸引了诸多市民、官兵驻足观看。记者在现场发现,近百张精彩的图片上浓缩了石城军民深厚的鱼水情和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坚毅步伐,且每一幅精选的图片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和闪亮的人物。关键词:防汛排涝四星“沙袋哥”获点赞7月的南方,汛情紧迫。双拥图片展专门设置了“防汛排涝为人民”专题,全面反映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一线防汛的战斗画面。记者发现,被《解放军报》、《金陵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过的四星大校“沙袋哥”在防汛一线和战士们一起站在泥里搬沙袋的图片也在其中。四星“沙袋哥”,是陆军第12集团军“临汾旅”政委廖文生。7月3日,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廖文生接到命令,立即带领部队赶赴溧水庙头村。当时,河水超出警戒水位1.43米,汛情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曾参加过1998年防汛抢险的廖文生,清楚抢险的必要性,也知道如何参与防汛抢险。他进行紧急动员后,部队按照预案展开救援。21时许,在南京溧水秦淮河外河大坝封堵作业现场,廖文生同官兵一起争分夺秒搬运沙袋。有地方人员迅速按下快门,记录了这一瞬间。4日,“临汾旅”300余名官兵转战至石臼湖大堤防汛抢险。装沙石的地方和石臼湖大堤抢险处相距3公里,“沙袋哥”政委彻夜未眠,两头指挥。截至7月7日,“临汾旅”已经转战苏皖8个地点,8次成功抢险。驻宁部队是人民的守护神,担任急难险重任务多,防汛排涝、扫雪除冰、承担大项任务,特别是青奥会和国家公祭保障冲在前,用行动书写着最可爱的人的时代新篇章。图片展中有两张去年在南京南站欢迎阅兵部队凯旋的照片,让某防化团官兵十分自豪。某连指导员李成杰告诉记者:“战士们看了展览挺激动的,有我们防汛排涝的画面,还有阅兵归来的画面。南京人民始终想着我们,让我们深受鼓舞,更感受到军民一家亲”。关键词:军嫂求职成为社区工作带头人图片展上,江宁区军嫂招聘会的水牌引人注目。“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南京,不少军嫂一方面默默辛劳为军人守家,一方面求职就业奉献社会,她们中有许多成为社区工作的带头人。记者在一次采访中发现,南京的社区岗位中有不少军嫂,有个街道120多位社工,有41人是军嫂,6人担任居委会主任,3人担任副主任或副书记。军嫂担任社区主任“小巷总理”不仅工作大胆泼辣,而且勇于担当,社区建设常常走在前列。太平门社区主任王秀英就是军嫂出身,该社区与原南京军区政治部警卫连共建30年,梅园新村街道双拥文化馆就建在社区楼上,如今他们又与东部战区某部警卫连结上了对子。 有着“军营社区”之称的丁家桥社区书记殷丽江也是一位军嫂,她说:“我们社区曾经有十几位军嫂社工,我到南京在社工岗位也有10多个年头了,这是军嫂二次就业比较适合的选择,我们乐意为居民和军人服务,再苦再累都感到幸福。”关键词:双拥文化兵城的一道风景线雷锋文化、将军文化、媒体文化……成就了南京独具特色的双拥文化;颐和路社区将军馆、雷锋常驻夫子庙、25路公交双拥线、金陵晚报双拥周刊……擦亮了南京的双拥品牌。雷锋常驻夫子庙,作为南京双拥的一项品牌,已经坚持了25年; 雷锋战友赵明才学习雷锋传播雷锋文化50多年,获得雷锋奖等殊荣,并且把雷锋文化收藏分别捐给省市档案馆、雷锋文化馆、大金山国防园和溧水雷锋文化馆,八旬的赵明才现在已经用上微信宣传雷锋精神了。《金陵晚报双拥周刊》与《双拥报》等成为南京双拥宣传的三大平台,又与南京国防园、颐和路社区将军馆一起成为江苏省双拥示范基地、南京双拥文化示范基地,并且获得省双拥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的表彰。双拥周刊作为全国首家都市报双拥阵地,将继续见证南京双拥文化的未来。展板上有一张7月7日,首页刊有防汛战士照片的《金陵晚报》很是抢眼,军地领导和观众纷纷点赞。展板上有幅特殊的“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从2013年开始,南京每年春节前都会在报纸上刊登“光荣榜”,是增强军人荣誉感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军人、家庭及亲朋好友的很好的激励。南京城里处处都有拥军标语广告,都有征兵动员的宣传栏,兵城就是不一样,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大学生积极参军入伍,真正是“孩童漫画透心声,榜上有名励后生。都市国防广告美,双拥文化誉兵城。”拥军工作一直做得不错的窗口单位、南京长途汽车东站站长石泉和副书记陈永健不仅对展览给予了支持,还特意参观了展览。陈永健说,将双拥图片展送到窗口单位,让旅客和站里的工作人员直观地感受到了南京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我们的站长也是一位老兵,对部队和军人感情笃深,我们将把双拥工作做得更好更实,让子弟兵们把我们这里当成温暖的家。”